最近在 buydomains 上买了个域名,前后用了近20天时间,过程比较曲折,说一下大概的经过,且看如何在 buydomains 上购买域名:

发现域名

3月底的某天早晨,在地铁上想到一个域名感觉还不错,打开电脑登录 name.com 查了一下,结果显示“This is a premium domain!”并标价$1300+,坏消息是这个域名已经被别人注册了,好消息是只要舍得花钱还有希望拥抱它,按照6.5的汇率算了一下拿到它大约要花8500块钱。对着这个价格考虑了一会,很明显这个域名只是让我生情,并没有让我爱到不能自拔的地步,面对高价有些犹豫。

当天下午特意查了这个域名的 Whois,没想到这个域名不在 name 上,而是在一家叫 ANNULET LLC 的注册商那里,Whois 信息显示

域名注册组织:BuyDomains.com
注册人信息:this domain for sale worldwide 外加一个电话号码
Name Server: NS.BUYDOMAINS.COM
Name Server: THIS-DOMAIN-FOR-SALE.COM
域名联系邮箱:BROKERAGE@BUYDOMAINS.COM

意识到这个域名的所有者有明确的出售目的,于是尝试登录 buydomians.com,谁知这个网站竟然被公司屏蔽了,以往公司网络只是屏蔽购物类网站,smzdm、sedo 这类网站是不会屏蔽的,带着疑惑咨询了较熟的网管小哥,从他那得到的答复让人啼笑皆非,仅仅是因为这个域名中包含 buy 这个单词,被防火墙认为是购物网站,其实我真想问问如果是 buyao.com 这样的一个网址,该怎么处理。

buydomains 购买域名经过

扯远了,下班时间一到立马登录 buydomains.com,这是一个类似 sedo 的域名销售网站,搜索这个域名,显示正在销售中,除了醒目的Buy Now按钮,旁边还有Maker Offer,点Maker Offer进去可以提交自己的报价,也就是说这个域名并不是一口价,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事实上 buydomains 上在售的域名都可以通过Maker Offer来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就价格达成一致,那么就可以按照双方确定的新价格进行交易了。

讨价还价

当天并没有提交报价,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考虑到底是不是有必要买这个域名,经过考虑确定了一个心理价位,如果最终的价格超出这个心理预期价位那就不买,于是30号下午提交了报价,第二天 buydomains 的销售代表发来邮件,大意是听说你对那个域名感兴趣,价格方面好商量还可以谈,让我提供一个诚心的报价。一方面他在确认我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算是给我增加心理压力,试图提高买方报价。在回复中我确认对这个域名确实有意向,但不是非买不可,回了一个价格…
就这样经过十数次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与其说是拉锯战不如说是销售代表利用各种手段对买方发动的心理战和耐力战,一直到4月11日才确定成交价格:500刀,在我的心理价位内。

付款交易(付款方式选择)

双方就交易价格达成一致后,buydomains 的销售代发来一个交易链接,我没有犹豫立马在手机上点开了链接,页面显示着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选填的还有PROMO CODE,点击Checkout Now进入CONTACT INFORMATION页面,输入 Email、姓名、电话、联系地址、邮编等信息,其中 Email 一定不能输错,交易成功后域名的交易信息会通过这里所填写的 email 发送给买方,检查输入的资料没有问题接着Continue Checkout继续下一步付款选项,buydomains 支持 PayPal、信用卡(MasterCard、Visa 和 AMEX)和电汇三种支付结算方式,其中 PayPal 需要支付4%的手续费(这手续费实在太高),不推荐,我选了 VISA 信用卡。

交易付款确认(邮件回复)

完成付款后 buydomains 会立即通过 sales@buydomains.com 向CONTACT INFORMATION页面填写的交易邮箱发送确认邮件,大意是信用卡付款已经在处理完了,将在接下来的7-10个工作日内通过这个邮箱收到域名转移所需要的信息,后来才知道之所以要等待7-10个工作日这么长的等待时间是为了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因为信用卡或 PayPal 存在盗刷、虚假交易等可能。

还要等待7-10天,当时就担心没有搞错吧,竟要等待这么长时间,万一收到不域名转移信息怎么办呢,这才意识到这太鲁莽了,万一被骗了怎么办。懊悔之前没有搜索一下有关 buydomains 购买域名相关的信息,起码可以借鉴经验,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buydomains 简介

搜索一下,果然有人在 buydomains 买过域名(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e808630100j57j.html),更是看到一个台湾哥们为了一个域名跟 buydomains 销售代表磨了近三年时间(http://www.domainclub.org/showthread.php?t=24702),不知最后有没有成交。

域名转接

付款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每天要查看几遍邮箱确实有没有 buydomains 的邮件,每天都会看几遍这个域名的 Whois 信息有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到4月14号 Whois 信息仍然没发生变化,也未收到 buydomains 的来信,眼看本周就要过去了,发了一封邮件给对接的销售代表,催促尽快完成域名交接,没想到他再也不回复了,以前只要发了邮件过去这货回复的是又快又积极,转眼就不认人了。

周五晚上11点仍然没有收到 buydomains 的邮件,猜测这周可能无望了,只能期望美国那边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差了。周六早上醒来发现 inbox 有新邮件提示了,两封来自 buydomains 的邮件,其中一封邮件交易域名在 ANNULET 上的账号信息和域名转移说明,另一封是本次交易的Purchase Receipt,应该是类似交易收据的凭证(这个应该会被美国法律承认)。

打开电脑查看 Whois 信息中的 DNS 服务器变更为:

Name Server: CUSTOMER.BUYDOMAINS.COM
Name Server: CUSTOMER2.BUYDOMAINS.COM

管不了这么多了,通过 buydomains 邮件给的账号信息登录 annulet.com,解锁、拿到转移码,完成转移。至此,在 buydomains 购买域名的交易正式完成。

buydomains 购买域名总结

  1. buydomains.com 上的域名标价很高,通常砍价空间很大,甚至能砍掉一半;
  2. 在本次购买过程中还发现 buydomains.com 上所售的域名还可以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网站购买,如:sedo、google domains、name、godaddy、namecheap、namebright 等,不过第三方平台只能以一口价方式按照标价购买,且价格往往比 buydomains 上的价格略高,具体来说不同的合作伙伴会有不同的加价;
  3. 如果英语好可以直接打电话给 buydomains 的销售代表直接砍价,除非特别有经验,否则,不建议直接电话,一般情况电话谈判易使买方处于谈判的弱势一方;
  4. 在 buydomains 买域名是一项考验心理、信心、耐力等谈判技巧的任务,不能心急,最好能凉一凉对方,不要着急回邮件,buydomains 委托受过专业培训的销售代表对接买方,这些代表经验丰富,很会抓用户心理,发完邮件只需耐心等待,切忌连续邮件询问;
  5. 为了避免今后可能的不必要的风险,交易时尽量填写单独的邮箱;
  6. 这次交易在完成付款后只用了五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域名,也就是说只用了五天时间,通常在 buydomains 上购买域名需要7-10个工作日的交易处理期,如果通过第三方购买,这个交易处理期会更长,有人称在 godaddy 平台购买 buydomains 上的域名足足耗费了30多天的交易处理期;
  7. 如果出于挣钱的目的买域名,那么尽量不要带有个人情感成分,一定要慎重思考是否真的需要眼前的域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今晚吃饭得知部门另外一个同事离职了,对于受雇者而言,离开一个公司寻求发展机遇旁人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人才的流动也是正常现象,但这个同事的离职却不同寻常。

他带走了公司生产环节中三个重要系统的源代码。剩下一个 sap 相关的,如果不是受技术所限他肯定也会一并带走了。

对于这个离职的同事,这些代码可能会帮助他找到下一个高薪工作,或是用这些代码轻松换取不菲的“收益”…要知道公司开发这些代码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可能远超过他个人通过这些代码换来的好处;更甚者,一旦这些代码落入竞争公司,足以使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丧失,从而可能在竞争中落败,接着员工受迫投入更多精力在工作上。更甚,则可能导致公司自此一蹶不振、员工失业、公司倒闭。

如果一个员工能够不受限制地从事代码的生产、维护和发布等环节,这必定会埋下隐患。对于国内那些不以生产代码为业的、非金融行业的公司,虽有软件开发部门,却不能足够重视信息安全这方面的管理。即使企业在这方面有管理办法,往往程序员又个个都是“电脑高手”,内部员工越权行为往往很难被发现、识别和阻止。

这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素质和职业修养问题,也暴露了公司在管理上的困难和漏洞。

最近,有个部门来了个新员工,听说这人从上一家公司带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过来,一个女同事听罢立即表态“这样的人太'阴险'了,他既然能把上一家公司的资料带过来,也能把我们的资料带出去”。

我个人觉得对于公司而言,你既然想吃鲜美的龙虾,那就应该做好被龙虾夹伤的防护准备。

brother-in-law,这几天就学了这么一个新单词。

今天无意发现 Google domains 启用 .google 域名了:打开 https://domains.google.com 自动跳转到 https://domains.google

记得上小学时,外地回家探亲的叔叔说了一件当时让我觉得很好笑并且至今仍难忘的事情,他在外地的一个外乡朋友每逢清明、中原、春节这样的该到老族坟上祭拜但又无法亲自回去上坟的时候,总会准备一个装满纸钱的大包裹,写上老族坟的地址,提前一两周晚上找个路口烧掉,托“那边”的邮局寄过去,每每都不忘在包裹里塞一张“不用省,大方花”的信。

到今天,我觉得只需给每个坟墓烧一个支付宝账号,连快递都用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