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1111还只是光棍节,有一个光棍节前晚,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媳妇很开心地告诉我光棍节淘宝商品打五折,有什么想买的可以提前看好。若不是查看买过的商品知道提前涨价的内幕,差点被这五折吓趴下了。

第二天随波逐流买了几件衣服。说实在的,质量也是打了五折的。

至今,1111已经从光棍节摇身为国际购物狂欢节(其实应该叫宇宙购物狂欢节的)。要不是隔壁自称今天网购花费五万块的同事提醒,大家都已忘记光棍节了。

多天前天猫超市寄来的包裹就有1111购物狂欢节的广告了,临近关口户外、电视上、网络上,宣传广告扑面而来。准备了一年时间花了那么大力气就是为了打折,打五折,可能不全是五折,反正是打的让人觉得不买觉得跟不上时代,打的年轻人不买感觉你就要去搬砖,打的女人不买个个是大龄剩女,虽然打的体无完肤,却从没有说过不赚钱,马云从没这样说过,要不忙着要吆喝什么。

在网购疯狂剁手的时候,最好看看下面的东西降降温。

对商业活动有些许了解,狂欢节的打折商品要么是提前加价再打折,要么是实体店买不到的网络专供。

说说网络专供,一个常规生产企业,即要经营实体经济,又不能丢线上这块蛋糕,需要兼顾平衡各方利益,还得考虑成本或营销策略等因素,自然而然地就发明了网络专供产品,既要低价又要保证利润,那就只能减成本了,各种税、费难有途径减少,减少的空间也极小,那就只能降低商品品质了,经常会听到xx网买的东西质量差,品牌商很多时候为了降本增效会将部分低档产品交给小厂小作坊来生产。

有些以批发模式为主的行业品牌,干脆单独开辟一个新品牌,专供网络平台,常规品牌攻线下,两不冲突,尽管如此,因网络专供产品主打低价走量,还是有缩水的。有些比较良心的品牌,只是把常规商品改个名,重新定价,放网上销售。此外很多知名品牌早就成立了专门的电商事业部,专攻网络平台,每年的双11都有亿以上的销售收入。特别是服装、家电这些行业在网络平台早已玩的游刃有余,熟的很。

同样的商品实体店确实要贵上不少,这是必然的,人工、水、电、物业…这些费用是避免不了的。网络平台上的商品虽便宜(利润可能会比线下实体店还高不少),可质量可能不如线下实体店,不然下游分销渠道难有长久发展,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一般的品牌商品动辄3-5甚至更高的加价率,打个五折又能怎样,明明500才是合理的平均零售价,偏偏标到2000,只是“可怜”了第一批粉丝追随者。

总结了一句话,凡是有大折扣还能轻易买到的,不是淘汰积压品,多半是不值得剁手的,真正的好东西一般人抢不到。面对常态化的网购打折,没有值不值,只有需不需要,钱还是放自己腰包为好。

感觉应该有很多人忽略了本地流量、省内流量和全国流量存在,对于需要经常在多地往来的人,这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地流量、省内流量和全国流量各自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没有优先级,在有交集情况下能否有选择性使用。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么先看看我的遭遇吧。

上个月我新办了一张电信卡,79元套餐包含700M全国通用流量,自首月起分三个月每月赠送4G省内流量加2G本地流量,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网龄的从没享受过大流量赠送的移动2G资深用户,只能说跟中国移动相比中国电信真是太大方了。当前,相比中国电信的3G/4G,中国移动的2.75G在使用体验上简直是水深火热。

至少这三个月可以纵情徜徉在每月G级流量的海洋中了。更新应用再也不用等WiFi了,浏览网页也不再禁用图片了…很快问题来了,很快系统发信息过来提示全国流量已用完,不是几G吗,登录网上营业厅这才明白,虽然送了几个G,但到了外省就用不了,时常在江浙沪区域往来,没办法有时候还必须得使用流量。还好电信有国内上网超出套餐自动靠档的优惠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超出套餐的部分暂时不按流量收费,而是往10元、30元流量包这样的套餐靠拢,例如超出套餐的流量没有超过10元流量包的流量按10元收费,好处是比不按流量收费便宜些。

最终,我10月份的全国套餐外流量靠档到30元档,相当于加了一个30元500M的全国网流量,用的比较节省,过完10月份这500M仍剩余293M未用,接下来问题来了,11月1日,查询11月当月流量,发现上月(10月份)超出套餐自动靠档30元500M的剩余293M流量未转入11月。

带着一些疑问,联系了电信网上营业厅的人工客服,就以下几个问题做了询问:

全国流量、省内流量、本地流量的使用优先级

很现实的一个例子是人在本地是不是优先使用本地流量,用完本地流量再用省内流量,用完省内流量再用全国流量,依次类推人在省内和省外的情况。

电信客服给予的答复确认是上面说的这样,本地>省内>全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上个月本人在本地,在有本地流量的前提下,理应先使用本地流量的,实际却仍然用了全国流量。

套餐外的靠档流量包为何没有转入下月

也就是10月份超出自动靠档部分的剩余流量为何没有转入下月,电信人工客服给出的回复是“自动靠档是手机超出套餐部分的优惠,不算在流量不清零的活动里的”

难道这个自动靠档流量不是花钱买的吗,这个流量包比套餐流量要更有价值吧。

上月剩余的转入流量和当月套餐流量在使用上有没有先后顺序区分

得到的答复是优先使用上月转入流量,用完上月转入再用本月流量,上月转入流量本月未用完月底清零,本月流量未用完部分转入下月。

赠送流量不含在转入流量统计

也就是赠送的流量,不分全国、省内和本地,统统月底清零,不计算在转入流量范围内。

综上所述,即使三个运营商都说现在他们的流量不清零了,其实说的很笼统,甚至可以说以偏概全,还是要擦亮眼睛。非常有必要看清他们设的坑,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在赠品也享受三包的政策下,赠送的流量不给转入下月就算了,上面说的花钱包的流量包竟然不能跟套餐内流量享受转入下月的同等待遇,这很是让人费解。

上周末打开电视看到这个节目,满怀好奇和期待地观看,当时心里还疑惑难道贝爷又出新节目了,看了一会马上意识到不过是中国特色的冠名贝尔·格里尔斯的明星真人秀,跟其它明星真人秀相比没有任何区别:有人带队(贝爷);制定规则换不同地方做不同游戏;也总有人不知真假地跟不上节奏,在另一部分人的齐心协助下顺利克服障碍…非要找不同点也就是这个节目里英语说的多一些。

有人批判说这是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儿,有人怀疑节目里某个不怎么亮的国内明星是不是爷们儿。站在贝爷自身角度,他一定也深深地怀疑过这些国内大众明星:既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也没有坚韧意志,偏偏还那么会装会演,随便拉个搬砖的、种地的不比这强么。一定程度上这些人代表着国人形象,优越的生活带来的是养尊处优。连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都不敢抓还指望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么,不忍又想到忌讳的那四个字。

总结一下我对国内电视节目的不满和看法

态度随便,不思进取

就如孩子看的动画片一样,为什么大人孩子都能看、都喜欢看国外动画片,我觉得这里的因素至少有一点是国外动画片始终是把孩子当成了心智健全的观众来对待,而国内动画片总喜欢把孩子当弱智,所以总能感到国内动画片单在故事情节上就已烂泥扶不上墙了,动画片如此,电视剧、电影、娱乐综艺节目何尝不是这样,特别是抗日神剧,简直把观众智商置之不理。

没有创意,抄袭成风

国内的电视制作对抄袭的热衷和痴迷有增无减,从各种声音,到各种爸爸,各种探险,节目严重雷同,观众哪里有什么选择余地,观众能看什么这得看电视台如何安排,绝不是电视台根据观众需求来选择性播放。

这些节目对地方旅游往往还有毒副作用,可以说在哪里拍摄毁掉哪里的旅游,地方上因为在此拍摄节目的“热播”,往往会想方设法毁环境搞扩建,乐此不疲地提申报和造称号,千方百计提高门票收费,人涌来了,凸显基础设施跟不上,玩不好下次不来了…

利益左右,没有原则

广告是这些节目的直接推动力,说到底是为了钱。电视台要赚钱,生产企业要赚钱,电视台拿着企业的广告费做节目,企业靠电视台的广告卖产品赚钱,观众有好节目看,这本可以是良性循环的,事实上呢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循环,浮躁取代了一切,这里电视台的原因,有生产企业的原因,有演员的原因,归根揭底还是电视台放不下钱。

平民娱乐难成气候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厌恶国内明星真人秀的做作,能否来点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虽然已经有一些二线、三线电视台推出平民娱乐节目了,这些节目基本没有脱离水上闯关拿奖的模式。往往这节目针对性很强,观众多半是本地域或农民群体,因此不用花大价钱请明星、搞制作,节目参与者都是路人,根本无法针对性地造明星塑品牌,直接导致节目门槛低,成本低,广告费用偏低,效益不理想,节目无法成气候。想想也对,艳阳天、史丹利复合肥又怎会赞助中国好声音这种节目。

主力观众又偏偏热衷于明星,惯坏了电视台、生产企业…自取其辱,观众也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某个工厂大块荒地的傍晚:

image

image

image

一直在用 QQi(QQ国际版,即 QQ International) 只因为它的轻巧、实用。遗憾的是,QQi 在 Android 和 iOS 平台下的最近一次更新都是一年前的事了:QQi for Android 的最后更新时间是 2014年9月,QQi for iOS 的更后更新日期则是2014年7月。

整整一年多没有更新了,在这一年多期间两个平台都经历了重要的大版本更新,如今,QQi在新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兼容性问题,对于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知名大公司来说,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向QQi团队发邮件咨询更新的事情,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复。难道腾讯发现 QQi 的用户群大部分是国人,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从而放弃了 QQi。

QQi 替代品 QQ日本版

有人推荐使用QQ日本版来替代QQi,QQ日本版是腾讯针对日本市场推出的一个类似QQi的轻量化客户端,没有QQ手机版那些多余臃肿的服务,并且还提供了日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English四种语言选择。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不太好的苗头,QQ日本版的最近更新日期是2015年6月,此后,再未有过更新,不知会不会步 QQi 后尘,但愿不会。

QQ日本版的下载地址:

QQ日本版 for Android 需要翻墙到日本,或国内市场找找
QQ日本版 for iOS 需要日本区的Apple ID